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其主要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高度压力的环境之下,患者出现神经易兴奋和脑部易疲劳的情况,并进而引发情绪变化、易怒、失眠等诸多症状。在实际当中,很多朋友都可能患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往往会因为症状不够明显而忽略,其一般是由于工作、生活和学习压力所引发的,具有随机性,可以自行缓解。而对于神经衰弱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其不仅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更需要高度关注日常的护理。
1、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
1.1 敏感
敏感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表现,其会对外界环境的突然性变化而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反映,即便是微小的刺激也会对患者自身造成影响。同时,神经衰弱患者普遍存在怕光、怕声、怕冷、怕热的情况,其所生活的环境必须高度安静,一旦出现微小的声音或者光线突然变强均会引发患者心理层面的焦虑和不安。而对温度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穿衣方面,神经衰弱患者的衣物穿戴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旦出现温度下降,必须增加衣物,而一旦出现温度上升,则必须脱掉多余衣物。此外,部分神经衰弱患者还会对疼痛存在较为强烈的敏感,其具体表现为害怕打针、害怕验血等。
1.2 易幻想
神经衰弱患者的幻想症状与精神病患者的幻想症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主要会对身体内环境的正常反应理解为不正常反应,例如:正常的心跳声会在神经衰弱患者心目中成为心慌、心悸的表现,其会将这些症状理解为心脏病,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恐慌。而腹部主动脉的正常搏动则会被理解为肠道在跳动或虫子在蠕动,认为自己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导致肠道内存在虫子。而在睡觉时,神经衰弱患者会存在耳鸣的情况,且耳鸣症状要高于正常人,耳鸣的声音也会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1.3 精神懈怠,容易疲惫
多数神经衰弱患者的脑力和体力会存在严重下降的情况,进而演变为精神懈怠,容易疲惫。这一现象的存在会直接改变患者自身的情绪,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发怒,缺少忍耐性。此外,有的神经衰弱患者还会出现易兴奋的情况,进而出现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
2、神经衰弱的日常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于神经衰弱患者而言,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必须贯彻整个治疗过程的治疗方式。一般情况下,心理护理工作将由专业心理医生和患者家属全程参与,鉴于患者与家属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格外重要。患者家属需要高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心患者的情绪、饮食、卫生和个人情感问题。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度的把控,参与过度而会引发患者的反感心理,参与过少则无法起到心理干预的效果。患者技术需要从自身做起,将自己的良好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展示给患者,进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患者。而当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需要给予心理慰藉,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变化,稳定患者情绪。而当患者存现正面性的行为时,则需要给予鼓励,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患者出现负面性的行为时,则需要及时制止和纠正,帮助患者分清是非对错。
2.2 日常护理
一般情况下,多数神经衰弱患者都会存在失眠的症状,而失眠症状的存在不仅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脑力和体力,同时也会加剧患者的焦虑问题。患者家属需要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生活空间的采光充足和空气流通。当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存在频繁性的情绪变化时,可以选择与患者同住一个房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患者入睡之前可以播放音乐,让患者喝牛奶,放松患者情绪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2.3 运动护理
适当的体育运动或文化活动均有利于加快神经衰弱患者的病情恢复,活动项目的选择应当尽量迎合患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习惯,但需要帮助患者长期坚持,最终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患者的活动时间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阶段,不建议在睡眠前参与活动项目,尤其是剧烈活动项目会导致患者的失眠受到影响。
3、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要点
3.1 了解患者的发病特征
神经衰弱症状的出现需要建立在特定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上,而这两项参数则会受到生活、工作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每一个个体会因为自身能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活节奏和容忍范围,而当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超过了这一范畴,就会给予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进而引发神经衰弱。患者家属需要了解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神经衰弱的治愈效果。
3.2 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神经衰弱这一症状可以存在于多个年龄段,一般以中年群体为主,因为这一人群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尤其中年男性身上最容易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近年来,神经衰弱逐渐呈现出了年轻化的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压力过大、就业压力过大等。多数患者在发病前会长期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而神经衰弱的治疗则强调放下压力,注重日常休息,必要时可以降低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同时,患者家属尽量不要给予患者不切实际的期待,而是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庭的共同努力,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